含答案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卷

您好,欢迎来到百闽人生网登录 注册

百闽首页 | 课程分类 | 百闽中考 | 百闽成考 | 百闽新闻 | 百闽娱乐 | 帮助中心 | 免费发布培训课程

高考

高考400广告图成考推广

百闽成考因为专一所以专业

百闽人生网 > 百闽高考 > 模拟题 > 历史 > 含答案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卷

2.班固说:“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汉书·食货志》)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班固反对以农为本政策                        B.班固具有农商皆本意识
C.政府实行工商皆本政策                        D.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动摇
3.《文献通考》(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材料表明(  )
①政府重视商业 ②政府减轻商税 ③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④政府放松对商业的限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明中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中国年国内生产总值远超整个欧洲地区,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向中国,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5.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明朝的中国人将自给与外世隔绝……中国人将其令人生畏的才能和能力转向内部,慎重地放弃了在欧亚大陆、最终在世界事务中的领先地位。”导致“中国人转向内部”的主要原因是(  )
A.明朝统治者采取海禁政策                    B.统治者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C.明朝以后中国落后于世界                    D.新航路开辟带来殖民扩张
6. “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以上先秦时期的主张分别是(  )
A.法家、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道家
C.儒家、道家、法家                                D.儒家、法家、墨家
7.唐诗“慢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描写了唐朝服饰的艳丽奢华和开放。但宋朝时的服饰却简洁质朴,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唐宋服饰的演变,反映了人们审美观的变化,此种审美观的转变主要是由于(  )
A.封建经济的衰退                                    B.专制集权的巩固
C.理学思想的影响                                    D.审美意识的觉醒
8. 17世纪,荷兰政府在很多企业家的慷慨捐助下建立起社会福利制度,大力资助科学研究和发明创新,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这些都成为经济发展的软实力,像磁石一样吸引了欧洲的科技精英和商人,甚至连土耳其人和美国人也涌人荷兰“淘金”。荷兰政府以上举措的重要条件是(  )
A.17世纪的荷兰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B.荷兰率先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C.发达的航运业使荷兰商人获利匪浅    D.荷兰打败英国确立殖民霸权
9. “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以来,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西方人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落伍                        B.中国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C.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D.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10.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这段叙述从“因为……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下面哪项叙述,才能使前因后果关系完整起来(  )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
C.新型工厂制度的逐步建立                    D.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指引
11.在中国近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下列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材料 结论 A 鸦片战争后,外商陆续在通商口岸私自设厂 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条件 B 江南制造总局和发昌机器厂 都是官办企业 C 二战期间,我国工业快速发展 重工业暂时摆脱了列强控制 D 《民报》和《新学伪经考》 对封建文化进行了系统批判 12. “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上海开放为通商口岸,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生丝
B.清政府废止“重农抑商”政策,工商业发展
C.中国纺丝业使用机器生产,自然经济瓦解
D.苏杭地区传统纺丝业衰弱,上海近代纺丝业发展
13.右图是发行于1881年的“开平矿务局股份票”,经一些学者考证,认为它是中国存世最早的老股票。此股份票实质上反映了(  )
A.中国民族工业在西方列强的挤压下发展艰难  
B.清政府财政陷入困境无力继续支持洋务事业
C.民间资本已成为洋务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 
D.洋务派民用企业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因素
14.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的结论是(  )
年份 原料 手工制品 机器产品 1893 15.6% 81.8% 2.6% 1910 39.8% 41.4% 18.8% 1920 40.1% 39.4% 20.5% A.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逐步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原料产地
C.中国政府严格限制手工业产品的出口
D.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生产占主导地位
15.李鸿章1872年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白银),美国旗昌行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兼并。材料表明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与运行所起的作用是(  )
A.极大增强了中国的海军力量                B.促进了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C.改变了驿站马匹的通讯方式                D.抵制了列强的一些经济侵略
16.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多数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陆省份。电工器材厂,从原料和产品运销的角度来看设在武汉为宜,但却将其设在湘潭。这些举措(  )
A.从经济方面为抗日战争做了准备        B.缓解了经济大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C.提高了中西部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D.打破了我国工业的合理布局
17.下表反映了1909—1919年间中国邮政事业发展的部分情况。据此可以得出(  )
时间 事件 1909年 北京邮政首先使用自行车 1912年 北京至上海间的火车邮路开通 1917年 上海邮政开始用汽车取代马拉邮车 1919年 上海、汉口邮政开始自备邮艇运送邮件 A.邮政事业的发展非常迅速                    B.邮政业务仅限于中心城市
C.邮局邮路开始脱离海关控制                D.交通工具进步促进邮政事业发展
18. 1935年,罗斯福签署了《社会保障法》,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了救济金和养老金。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财产税法》,规定对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收入5万美元以上者征收超额累进税,使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稍显公平。这表明罗斯福新政(  )
A.着力增加就业,提高社会购买力        B.只运用经济手段干预经济发展
C.建立社会保障机制保障资本家            D.力求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




19.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之口,他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费里德曼的“货币理论”(  )
A.与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主张完全一致
B.指导了二战后西方国家对经济干预政策的实施
C.是在美国制定了第三条道路的经济政策后提出
D.促使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取得了一定效果
20. 1950年—1960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50年—1960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表
年份 总人口(万人) 城镇人口(万人) 百分比(%) 1950 55196 6169 11.2 1960 66207 13073 19.7 A.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B.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C.工业化进程的推动                                D.民主政治的发展
21.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私营工业企业的加工订货情况。以下对表格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1949 1950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国加工工、订货、包销、收购的产品价值(亿元) 8.11 20.98 43.21 58.98 81.07 81.21 59.35 指数(%) 100 259 833 727 1000 1001 732 国家加工订货等产品价值占私营工业总产值比重(%) 12 29 43 56 62 79 82 A.私营工业被逐步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     B.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再次迎来发展的春天
C.加工和订货是国家对私营工业的主要政策     D.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逐步确立起来
22.对下表经济数据的分析解读,正确的是(  )
1957年—1961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年份 粮食产量 棉花产量 油料产量 糖料产量 1957 19505 164.0 419.6 1189.3 1958 20000 196.9 477.0 1563.1 1959 17000 170.9 410.4 1214.7 1960 14350 106.3 194.1 985.5 1961 14750 80.0 181.4 506.5 A.中共“八字方针”的出台立即收到了明显效果
B.推行农业生产合作社严重损害农民生产积极性
C.浮夸风、“共产风”导致农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D.1957年到1961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在持续下降
23.中共中央文献记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据此判断,当时在经济领域的主要措施是(  )
A.改社建乡、政社分开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政企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经济责任制
24. “无偿没收地主、皇室、寺院、教会的土地,连同耕畜、农具、庄园建筑和一切附属物,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实行土地平均分配,根据各地条件,按劳动定额或消费定额把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我国土地政策与材料最相似的是(  )
A.土地革命时期提出“打土豪、分田地”         B.改革开放时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建国初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解放战争时期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第II卷(非选择题)


(1)请概括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说明影响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相关因素。(6分)


材料二 唐宋时期抑或唐宋之际的中国社会曾经发生了重要变革……其中,作为社会重要载体的城市可以说往往起着既引领社会潮流,又设置种种藩篱的双重作用。城市变革是唐宋社会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城市为中心、以城市发展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社会,城市的变革昭示着社会深刻而全面的变化。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也是城市历史上人口流动频率较高的时期,城市变化是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集中表现,城市的数量、空间分布、职能和类型、人口数量和结构、人口流动、人口文化结构、城市网络体系、城市市场商品流通和商品结构的变化是城市变化乃至社会变化的集中反映。
——宁欣 陈涛《唐宋城市社会变革研究的缘起与启程》

材料二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3)根据材料三,分析瓦特改良蒸汽机的使用在社会转型方面产生了哪些影响?(4分)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互补的现代社会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旧辙已破,新轨未立”,这种转型社会的特点突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
——刘燕、万欣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
27.(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学东渐是表述西方文明输入中国的裁略语。其经历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艰难探索和吸收过程,大大加快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材料一
学类 生产关系 文明阶段 主要内容 传播途径 “中学” 封建生产关系 农耕文明 “四书”“五经” 传统教育和科举 “西学”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工业文明 近代科学技术 新式学校教育 (1)有人认为,“中学”到了近代所面临的机遇并不佳,请从“中学”本身的内容特点和社会两个方面分析其机遇不佳的原因。(6分)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以后传入的西学,以其自身具有的相对高势能,不可逆转地占据了优势。”就其制度而言,大体有三种制度引入中国……。在西学的影响下,中国至少有三次大的思想观念的更新……。
   ——冯天    ——《 参考答案及解析




【解析】(1)第一小问从图中看出人口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也有波折现象。在17世纪以后人口大幅度增长;第二小问,回答人口变化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战争、民族关系等多方面考虑,尤其是经济方面,国家赋税政策、水利建设、农业生产技术等都是影响因素。
(2)说明唐宋时期城市变革的表现,注意寻找回答问题的角度。从材料中可看出城市变革的几个因素,即发展阶段、分布、规模、重心、观念、人口构成、文化结构等,回答时结合所学从城市变革对唐宋商品经济及文化艺术的影响角度回即可答。最后注意总结,城市的变革昭示着社会深刻而全面的变化。
(3)第一小问有利条件注意从材料中总结,第一句看出唐廷枢对开平煤矿进行了前期考察和规划;材料中提及铁路修建;材料第二句能够得出官督商办的方式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第二小问总结作用,从实际来看煤矿开办有利于解决洋务企业的燃料困难问题,从影响来看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同时有利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
26.
【解析】(1)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上的改革和变法,经济上新的耕作方式铁犁牛耕的出现,思想上的活跃,都推动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
(2)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政治上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经济上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内部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从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创造新的动力,推动工业化、城市化,改善交通工具等方面分析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影响。另一方面,从材料三的图片看,它也带来环境的污染。
(4)法治国家、公民社会建设主要努力是恢复完善人大和政治协商制度,推出依法治国方略;市场经济建设主要是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热门图片

关于我们 | 招生合作 | 负责声明 | 常见问题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2014 www.bminlife.com 百闽人生网 版权所有©百闽人生网 闽ICP备14001301号
本文标题:含答案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卷
分站加盟及广告服务QQ:1476191318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均由本站注册会员免费发布,如涉及版权问题或虚假信息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一直在追求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