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历史试卷带答案

您好,欢迎来到百闽人生网登录 注册

百闽首页 | 课程分类 | 百闽中考 | 百闽成考 | 百闽新闻 | 百闽娱乐 | 帮助中心 | 免费发布培训课程

高考

高考400广告图成考推广

百闽成考因为专一所以专业

百闽人生网 > 百闽高考 > 模拟题 > 历史 >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历史试卷带答案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历史试卷带答案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计34分)
1.有关王权形态发展,王国维曾这样论述:夏商时期的天子与诸侯没有君臣关系,天子只是诸侯的盟主而已……而两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天子的地位因此而至尊,南诸侯之长变为其君,并通过宗法礼乐制确定了与诸侯的君臣关系。王国维的上述分析意在说明
  A.夏商是贵族联盟政治,两周是严格的君臣政治
  B.夏商是贵族政治形态,两周则是官僚政治形态
  C.两周的政治制度与国家形态演进强化了王权
  D.两周的专制王权大于夏商时期

3.下列三段有关北魏太延四年(438年)的资料:
    资料一《通鉴》记载:北魏太武帝“下诏,沙门年五十以下者还俗。”
    资料二《通鉴》胡三省注:“因为这些人身体强壮,还俗于民,还可以为国作战。”
    资料三《通鉴》记载:“九月,魏主伐柔然,相持不下。柔然担心魏大军将至,突围而去。”
我们如何理解这三则资料
  A.资料二注释资料一,资料三说明背景  B.资料一注释资料三,资料二说明动机
  C.资料二注释资料三,资料一说明结果  D.资料三注释资料一,资料二解释起因
4.有学者在对中国古代政治总结时说,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建设中,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治国智慧和法则,但也留下了许多的无奈。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个统治性政权,不是一个发展性政权,更不是一个为国民共享的服务性政权。可见中国古代所有制度设汁都围绕的一个核心是
  A.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主 B.维护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C.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维护以“家天下”为核心的王权
5.宋代学者李舰说:“民之欲善,盖其天性。古之儒者用于世,必有以教导之,民之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有所主,其于异端,何假及哉?后之儒者用于世,则无以教导之。民之耳目鼻口舌心知百体皆无所主,将舍浮屠何适哉。”对此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揭示了宋明理学兴起的社会内在动因
  B.体现当时知识分子对儒学价值的反思
  C.批评“后儒者”对民众的影响力有限
  D.说明佛教思想更适合当时社会的需要
6.《清史稿》中记载:“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军机处军机大臣,无定员,南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旨召人。……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明降谕旨,述交内阁。”由此可知军机处
  A.大臣须南专人担任  B.掌控军国大事决策权
  C.分化了内阁的权力  D.主要为皇帝提供建议
7.某一时期,一座位于江南的城市,在熙骧往的街道上,随处可见贩卖各色棉布、丝绸、青花瓷、胡椒、菸草等货品的街铺。人们买卖时,大额交易使用银两,小额交易使用铜钱。上述情景最可能出现于何时?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8.鸦片战争后,清廷和战小决,英人驱船攻向炮台,守将关天培英勇殉职,英
  舰进攻岸台,带领着鸦片船尾随而至,一些民间小船协助贩运。粤兵名为
  迎敌,也同时伺机护贩,藉得好处。此一情景,史家最可能用怎样的总结
  性文字描述
    炎德·英才大联考历史(长郡版)  2
  A.忠勇之军,撤溃已尽;利之所在,对敌如戏
  B.忠勇之军,撤溃已尽;民气所在,虽败犹荣
  C.将领愚昧,不足御敌;利之所在,对敌如戏
  D.将领骄堕,不足御敌;民气所在,虽败犹荣
9.直到现在,日本国内部分历史学者仍然这样审视甲午中日战争,其一般看法是“虽说战争的事实是日中两国之间引起的战争,然而寻其真|大I却是文明开化谋求进步与妨碍进步之战,决非两国间的战争”即“文明和野蛮之战”,“吾人的目的是为惊醒支那,朝鲜战争乃义战”。此种观点的本质是
  A.战争是有助于中国开化  B.认为此役非为国家利益乃为文明冲突
  C.认定为T业文明与农业文明冲突 D.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视角主观化
10.“本月十四日(指1 907年1月27日)下午5时,有陆军部某大臣白大津乘火车晋京,在东站下车后,有铁路巡警某,见该大臣莅止,而一种媚气白牛,身小觉其俯,腿不觉其弯,乃上前一步曰:‘请大人安。’某大臣以其为巡警兵也,似不甚介意,但颔之而已。旁观者无不窃笑该巡警之旧习难改。”摘自《大公报》1907年2月3日。此段材料描述的历史现象最能说明
  A.新政在礼仪方面的某些变革有效改变了社会风气
  B.封建官员提倡新政只是做样子,内心无意推行
  C.巡警为公职人员,仍需务必遵守公务礼仪规范要求
  D.新政虽促进社会革新,但观念的变革是渐进的




11.“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最确切的回答是
A.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B.洪秀全不注意斗争策略
C.革命党人的阶级进步性                        D.清政府统治基础的丧失
12.日本发动甲午侵华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这里的“要求”是指
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                        B.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C.阻止英国势力独霸中国                        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
13.1912年2月12日颁布的《清帝逊位诏书》曰: “……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该诏书
A.以和平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                B.体现了清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
C.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D.为中华民国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14.“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5..《论北洋政府之经济立法》指出:“据统计,1912—1913年,北京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这些经济法规和政策
A.扭转了工业布局不合理的局面                   B.维护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的秩序
C.较大激发了实业家投资的热情                   D.健全了中国的经济法律体系
16..对于五四运动,胡适、蒋梦麟在《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一文中指出:“在变态的社会国家里面,政府太卑劣腐败了,国民又没有正式的纠正机关(如代表民意的国会之类)。那时候,干预政治的运动,一定要从青年的学生界发生……荒唐的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却要未成年的学子抛弃学业,荒废光阴,来干涉纠正,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由此可见,作者
A.感叹青年学生牺牲学业的罢课行为               B.高度肯定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           
C.认为青年学生应该关心国内外大事              D.批评南京国民政府的卑劣腐败
17.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
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1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19.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两次发展高潮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国际环境有利          B.民族独立实现
C.社会性质改变          D.政府大力支持
20.20世纪初,北京刚刚引进自来水与电力照明的时候,社会上流行着一些传言:“北京新的供水系统是外国人布下的圈套,供应的水是腐败的;电力是外国人的鬼魂,西方人的阴谋。”一些电力事故则被当作这一诡计和幽灵的最好注解而被大肆宣扬。这一现象深刻反映了
A.百姓排斥先进工业文明                        B.中外民族矛盾尖锐对立 
C.传统生活观念的顽固性                        D.开明与守旧的思想并存
21.英国著名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1478—535年)在其著作《乌托邦》中这样看待“圈地运动”:“羊是温顺的动物,在英国这个奇异的国度里,羊能吃人。”而马克思则对此认为:“英国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要算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了。”莫尔和马克思的观点取决于
  A.两人牛活的时代背景  B.评价历史事件的角度不同
  C.各自不同的阶级立场  D.个人的知识水平和主观认识
22.毛泽东曾经就苏联斯大林时期经济建设这样谈论“他们是竭泽而渔”(岁斯·特里尔著《毛泽东传》)。此处毛泽东所说的“渔”指的是
  A.环境保护    B.农业牛产  C.民牛牛计    D.T业牛产
23.美国总统胡佛在经济危机临后这样考量说:“……我们的银行家和准备金体系确保了这个国家渡过信贷风暴而没有任何损失。在商业中,我们只要考虑了维持T资率、分配就业和加速大规模建设。政府扩大了公共建设,为农业提供了信贷,同时义限制了移民。这些措施维持了较高程度的消费,而这也是从没有过的。只有这样,这些措施才能阻止大范围失业的发牛。”下列评论不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经济崩溃是|大I为向商业借款人提供的信贷太少
  B.联邦储备系统是增强经济稳定的重要T具
  C.公共建设成为解决经济萧条的有力手段
  D.政府应系统强力十预,控制劳动者T资水平

26.有学者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大的战斗有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材料可以说明
A.相持阶段,国民党依然在积极抗战
B.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27.下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革命年代,1934年党员人数最多
B.1927年,大革命失败,全国没有共产党员
C.1934年以后,“左倾”错误恶性发展,党员人数下滑
D.1928年到1934年,中共中央积极进行土地革命,党员人数猛增
28.有历史学家评论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这主要是由于
A.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
C.计划经济体制的实施                        D.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废除
29.1971年8月2日,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发表了《关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的声明》,表示:“美国将支持今年秋天联合国大会上要求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席位的行动。同时,美国将反对任何驱逐中华民国的行动,或者以其他方式剥夺它在联合国的代表权的行动。”以上声明的实质是
A.利用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孤立中国            B.推行“两个中国”的对华政策
C.利用中国削弱苏联在联合国的影响            D.维持美国对联合国大会的控制
30.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这表明:                       
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
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        D.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
31.“在传统中国,政治关系以及其他一切社会关系主要是由宗法因素决定的,而在传统
欧洲,政治关系以及其他一切社会关系主要是由契约规定的。”能够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A.古雅典的民主政治         B.古希腊的人文主义
C.古罗马的法治原则         D.卢梭的社会契约说
32.霍布豪斯在《自由主义》一书中说:“19世纪可被称为自由主义时代,但是到了这个
世纪的末叶,这项伟大运动却大大地衰落了。”导致自由主义“大大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A.自由主义导致了无政府思想的泛滥
B.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通过改革加强了统治
C.欧洲封建势力对拿破仑战争的胜利
D.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产生
33.下图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据图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以下对此现象的解读中,比较合理的是

A.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反映                 B.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C.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          D.低收入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取得重大成果
34.“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地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这种“根本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
A.同盟力量的差距                 B.意识形态的对立
C.军事力量的失衡                   D.经济水平的差距



二、材料分析题:(37、38、39题为必做题;40、41题为选做题,考生任选一题作答)
35.(25分)凯尔森说:“妥协是民主本性的组成部分。”许多国家的民主进程中都体现了妥协的存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宪政制度能够在英国产生有赖于英国传统习惯和中世纪分封制度中有丰富的妥协因素:分封制度本身接近契约关系;继承制度和婚姻关系在扩张领土上的广泛应用等等都是某种协商和妥协的产物。最为关键的因素是盎格鲁-萨克逊的贤人会议的传统,教会的制约和习惯法的限制使得国王几乎从来都没有演变为东方式的完全不受限制的专制君主。 克伦威尔在内战后借助议会军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使得英国人充分认识到,通过圣洁的革命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比传统君主制度危害更大。
——王从圣《各国民主制度的建立途径》
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群体)因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材料三 
    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的《新论——兼探溥仪潜往东北的一个原因》即指出,《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妥协”现象在不同国家民主进程中频频出现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归纳“妥协”对人类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8分)

(3)综上,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实施过程中“妥协”现象的认识。(5分)

3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初期西方人的中国印象

材料二  19世纪末英国人的中国印象

    材料三  21世纪初部分西方人的中国印象

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对中国看法变化的原因。(7分)

材料三反映了部分西方人的印象,认为美国经济受制于中国经济。这种观点正确吗?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4分)

(3)综合上述材料,针对西方人对中国印象的变化,谈谈你的认识。(3分)

37.(12分)
材料一 
    自鸦片战争以来,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坚船利炮冲击下,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而学习西方的思想成为中国近代前期思想的主流。这一主流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陈独秀、李大钊等激进民主主义者则将这一思想主流发展到高潮。声势浩大的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时代宣告结束,为民主、科学思想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对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也使中国传统文化遭受了重创。
——摘编自《儒家思想在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冲击下丧失主流地位》
材料二 
    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根据材料一、二并联系18、19世纪以来西方与中国的社会状况,以“儒家思想在东西方的地位变化及其原因”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60字左右)

选做题(任选一题作答)
38.(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帝国主义的法西斯化大体经历了法西斯势力的抬头、急剧发展和法西斯体制的完成三个阶段,而每个阶段均与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侵华战争促进了日本对内的法西斯化,而法西斯化又进一步扩大了侵华战争。最后随着侵华战争的惨败,法西斯政权也就彻底崩溃了。
——金相春《日本法西斯化与侵华战争》
材料二 
    安倍晋三是日本政坛中强硬的右翼人物,多次否认日本的战争罪行,提出“日本战犯不是罪犯”的观点,多次对日本在二战中犯下的战争罪行进行开脱,坚决支持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并亲自参拜,引起了中国、韩国政府和舆论的谴责和不满。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法西斯化的原因。请结合史实论述“侵华战争促进了日本对内的法西斯化,而法西斯化又进一步扩大了侵华战争”的观点。(1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国内的一种什么现象?你认为中国应该怎么应对?(3分)

3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同盟会成立后,在《军政府宣言》中,孙中山宣布,中华民国继承了太平天国英雄们的“遗烈”。……针对洪秀全不注意团结、不重用知识分子的失误,指出:“历朝成功,谋士功业在战士之上。读书人不赞成,虽太平天国奄有中国大半,终于亡于曾国藩等儒生之领兵”。
材料二 
    洪秀全把天地会“反清复明”的宗旨改造提高为“推翻清朝,开创新朝”的革命纲领,含有强烈的反满兴汉民族观念。孙中山也以光复汉族河山自命,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孙中山指出:“民族主义并非遇着不同种族的人就要排斥他”,“我们并不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均摘编自崔之清、胡臣友《洪秀全评传》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洪秀全革命思想与实践对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产生的主要影响。(9分)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洪秀全与孙中山在民族观方面存在的异同点。(6分)




历史参考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计34分)
二、材料分析题:
35.(25分)
(1)传统习惯或历史制度的影响,如英国中世纪的分封制度、贤人会议传统等;对革命以后建立的专制统治的畏惧,如英国人对克伦威尔统治的不满;政治领袖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卓越品质,如美国国父华盛顿、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等;革命者力量相对薄弱,难以保证革命的真正成功,如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党人。(每点均须包括概括和说明,其中概括
36.(14分)
(1)清朝前期,君主专制加强,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农耕经济高度发达,综合国力强大;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西方人缺乏对中国的了解。(3分)近代中国积贫积弱、任人宰割;西方列强迅速崛起,为抢夺市场和原料,瓜分世界及中国。(4分) (2) 答案一:错误。美国是当今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这是部分西方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偏见;
答案二:正确。伴随改革开放,中国国力迅速增强,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影响巨大;
答案三:不完全正确。能结合答案一、二的史实全面分析。
(说明:答案一、二只给2分,答案三给4分;只有态度没有史实说明或只有说明没有态度不给分。) (3)①随着中国形势的变化,西方人的中国印象也不断变化。②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和自己的利益密切相关。③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局限,以及文化的差异,西方对中国的认识在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全面的。(答出①②各1分,答出③给3分)
37.(12分)
近代以来儒家思想在中国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并逐渐失去主导地位;在西方则受到一些启蒙思想家的推崇,成为他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工具之一。原因: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农耕文明的冲击,促使学习西方的思想逐渐成为中国近代前期思想的主流;西方推崇孔子主要是由于启蒙思想家利用儒家思想中“民贵君轻”等有利于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为本国思想解放和革命服务。
38.(15分)
(1)原因:历史上,日本有军国主义的传统;明治维新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现实上,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日本经济打击严重,为了摆脱危机,日本政府扩军备战,为法西斯势力的上台提供机会。(6分)论述:为了摆脱经济危机,日本法西斯鼓吹对外扩张;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吞并中国东北,法西斯势力在日本进一步膨胀;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法西斯专政初步建立;1937年近卫文麿上台组阁,大力推行法西斯主义,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综上所述,侵华战争促进了日本对内的法西斯化,而法西斯化又进一步扩大了侵华战争。(6分)
(2)现象:法西斯右翼势力抬头。(1分)应对:向世界揭露日本右翼势力的阴谋及其本质面貌;展开不妥协的、针锋相对的斗争;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2分,答出两点即可)
39.(15分)
(1)注意团结知识分子特别是留学生中的革命分子,组成统一的民主革命组织进行反清武装斗争;探讨太平天国的失败教训,指出洪秀全等人的帝王思想是天京内讧的根本原因,因此他坚持民权主义和建设民主共和国的政治纲领;借鉴太平天国平均主义理想和政策制定了民生主义政策,如平均地权政策就与《天朝田亩制度》有许多相似之处;继承了洪秀全的反清思想,并将它发展为民族主义;主张仿效西方国家,孙中山进一步提出提倡民权,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9分)
(2)不同点:洪秀全的民族观具有强烈的反满兴汉民族观念;孙中山的民族观带有近代民族平等的内容。共同点:都带有排满色彩。(6分)

热门图片

关于我们 | 招生合作 | 负责声明 | 常见问题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2014 www.bminlife.com 百闽人生网 版权所有©百闽人生网 闽ICP备14001301号
本文标题: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历史试卷带答案
分站加盟及广告服务QQ:1476191318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均由本站注册会员免费发布,如涉及版权问题或虚假信息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一直在追求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