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答案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您好,欢迎来到百闽人生网登录 注册

百闽首页 | 课程分类 | 百闽中考 | 百闽成考 | 百闽新闻 | 百闽娱乐 | 帮助中心 | 免费发布培训课程

高考

高考400广告图成考推广

百闽成考因为专一所以专业

百闽人生网 > 百闽高考 > 模拟题 > 历史 > 含答案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
高三年级历史学科 试 题
命题审校人:余杭高级中学  郑怡    兰溪一中  胡显明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个小题,每小题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盐铁度支部
A.同平章事     B.枢密使     
C.参知政事     D.三司使
考点:宋朝的中央官制——两府三司制。
宋代为了削弱相权,加强君权的重要举措。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公机构。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职务相当于宰相。为分散宰相权力,曾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宰相只保留行政权,军政归枢密院,财政归“三司”,度支、盐铁、户部。权力相互制衡。将政务、财政、监察等权分开,而大权则系於皇帝手中。
3.下列言论观点与商鞅变法确立的经济原则相符的有
①“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
②“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③“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④“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政策。
商鞅变法确立的经济原则是重农抑商。明清时期黄宗羲等人提出了工商皆本的新思想。
4.历史学家翦伯赞的诗句“帆樯北持湖湘蜀,楼橹南通岭海航”,是对下列我国古代哪一项工程的赞颂
A.灵渠      B.都江堰      C.郑国渠   D.五尺道
考点:古代水利工程。
公元前214年,秦开凿了沟通湘江水系和漓江水系的灵渠,以便于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在西南夷(今云贵高原和川西及甘南)地区,开辟五尺道。战国时期,李冰主持都江堰(四川)和郑国主持郑国渠工程(关中地区,引泾水至洛水)
例: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这段话是对古代哪一项水利工程的赞颂
A.灵渠      B.都江堰      C.郑国渠   D.五尺道

5.古雅典历史记载:在雅典“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梭伦时期,曾制定一项特别法令,规定任何公民“当发生内争之时,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失去公民权利。”两则材料均表明
A.雅典民主政治是全体雅典人的民主
B.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着派别之争
C.雅典的法律鼓励公民直接参与城邦政治活动
D.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着利用公务徇私的现象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明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及评价。
6.《中英虎门条约》(《南京条约》附约)中的“领事裁判权”规定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对,英人如何科罪,应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当时作为清朝谈判大臣的耆英得意洋洋地认为,这一条款的订立,“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相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窒碍”。此材料突出反映了
A.领事裁判权是近代中国司法主权半殖民地化的一个标志
B.当时统治者严重缺乏近代法权观念
C.耆英试图维护传统的朝贡礼仪外交体制
D.领事裁判权的实施促进了国人法律意识的转变
考点:领事裁判权。
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这是一种治外法权。它的存在,形成对国家属地优越权的例外或侵犯。领事裁判权就是帝国主义在殖民地国家所享有的一种非法特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此种待遇称为“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为根据。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但清朝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得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
7.“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酣睡之声,乃渐惊起”。该材料反映的作者观点是
A.开展思想启蒙至关重要       
B.实行维新变法迫在眉睫
C.甲午战败促进民族觉醒       
D.推翻满清统治条件成熟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考查甲午战争的影响(政治、经济、思想)
8.梁启超一直推崇欧美,但是民国8年游欧归来后,发表《欧游心影录》,正式宣布科学破产,开始埋首整理国故。与此直接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一战对欧洲的打击
B.新文化运动的冲击
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D.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考点:一战对欧洲的影响。



9.下列报刊中,与右图报纸同时期创办的有
①《申报》
②《时务报》
③《昭文新报》
④《中外纪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考点:近代报业发展。
19世纪40年代在华传教士在中国办报,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1872年英商在华办《申报》,由中国人主执笔。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19世纪末维新变法时期,影响较大的报刊《中外纪闻》、《强学报》和《时务报》。1905年同盟会创办《民报》。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五四时期《新潮》、《国民》等进步报刊。
10.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为避免邦联体制的弊端         
B.为调和地方各州的矛盾
C.为维护三权分立的体制         
D.为体现民主共和的原则
考点:1787年宪法。
联邦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共和国、州、邦)结合而成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联邦制国家由各个联邦成员组成,各成员单位先于联邦国家存在。联邦成员国在联邦国家成立之前,是单独的享有主权的政治实体;加入联邦之后,虽然不再有完全独立的主权,但在联邦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联邦成员的主权仍受到法律的保护,联邦成员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在组成联邦制国家时,联邦成员单位把各自的部分权力让给联邦政府,同时又保留了部分管理内部事务的权力。
第一,国家整体与组成部分之间是一种联盟关系,联邦政府行使国家主权,是对外交往的主体。
第二,联邦设有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各联邦组成单位也有自己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这些机关与中央机关之间没有隶属关系;
第三,实行联邦制的国家都认同于统一的联邦宪法,遵从代表国家利益的统一法律。
第四,联邦各成员国有自己的立法和行政、司法机关,有自己的宪法、法律和统一的国籍,管理本国内的财政、税收、文化、教育等公共行政事务。
第五,联邦和各成员国的权限划分,由联邦宪法规定。如果联邦宪法与成员国的宪法发生冲突,以联邦宪法和法律为准。
11.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
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此材料可说明帝国
议会
A.产生方式具有一定民主特征         
B.代表人民监督政府
C.是维护德皇专制政体的附庸         
D.是帝国最高权力机构
考点:《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和特点。
12.某同学在梳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相关知识时,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结论,其中符合史实的有几处?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考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13.下列言论,可能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有
①“抵制日货,提倡国货”
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③“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④“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
考点:民族工业的发展、袁世凯复辟帝制。
14.1922年的《九国公约》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下列对此评价正确的有
①意在削弱日本在华的既得利益
②是“门户开放”政策的延续
③美国发挥了主导作用
④中国据此收回了山东主权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15.下列口号与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北上抗日”
D.“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考点:北伐战争。
16.有同学要撰写有关“坦克与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研究论文,下列哪些可作为直接相关的史料①索姆河战役  ②凡尔登战役  ③德国突袭波兰  ④普罗霍罗夫卡战役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考点:两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
17.1934—1937年,美国连续出台三个中立法案,规定美国在世界其他地区发生的战争中保持“中立”,不得向交战双方输送军火和战略物资。但193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新的《中立法》,允许其它国家在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的条件下,购买美国武器。下列对这一历史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它在欧洲战场上有利于英国
B.它“新”在取消了原来武器禁运的限令
C.它的通过并不代表美国已放弃孤立主义政策
D.它是在德军发起西线进攻背景下做出的决定
考点:美国的中立法和二战的进程。
(1)1935年8月31日,在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期间,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个《中立法》,规定对一切交战国实施“武器、弹药和军需品”的强制性禁运(“禁止的军械、军火或军备等之项目”),并禁止美国船舶向交战国运送军火。禁运有效期为6个月。
(2)1936年2月,在6个月禁运行将期满时,美国总统和国会决定对该《中立法》稍作修改,延长14个月。经过修改后的《中立法》,除了重申有关武器禁运条款外,还增加了禁止贷款给交战国的条款。
(3)1937年5月1日,在1936年《中立法》即将失效时,美国国会又通过了“永久性”《中立法》规定美国对交战国出口武器之外的任何货物用现金交易,但不用美国轮船运输。概括为武器禁运、现款自运。
(4)德国进攻波兰后,孤立主义在美国逐渐退潮。1939年11月4日,美国国会修订了《中立法》,废除了禁运条款,允许交战国购买美国武器和军用物资,但仍维持“现款自运”原则。
国际关系史专家一般相信,1935年到1937年,美国执行的是偏袒德国的孤立主义政策;1937年到1939年制订有利于英国的中立法案,但援英不参战;1940年到1941年是对德不宣而战;1941年12月,正式参战。







18.下图是我国近代的一枚硬币,对其最合理的历史推断应为
A.由中央苏区铸造                
B.是印证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史料
C.发行于国民大革命时期          
D.是研究“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史料
19.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美国对亚洲不结盟国家一改以往的不承认政策,“承认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并不以施加压力的方式强迫那些不愿意的国家成为盟国。……只要这些国家决心维护自己的独立,并为达到这一目标而采取积极的政策,美国就应支持和援助他们。”美国这一政策的调整主要是由于
A....
美国、苏联、日本、中国国防开支表(单位:10亿美元)
1950年 1953年 1954—1961年 1962年 1970年 美国 14.5 49.6 40.5~47.8 52.3 77.8 苏联 15.5 25.5 26.7~43.6 49.9 72.0 日本 0.3 0.3~0.4 0.4 1.3 中国 2.5 2.5 0.3~7.9 9.3 23.7 ①局部“热战”导致了美国国防开支大幅增加
②冷战格局形成后苏联与美国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
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在外交上依赖美国的保护
④中国国防开支的加大与中苏关系恶化有较大关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考点:冷战格局下的国际关系。
21.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拥有立法职能,此后,政协会议便成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这主要是因为
A..
C..
22.对下表经济数据的分析解读,正确的是
1957年—1961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年份 粮食产量 棉花产量 油料产量 糖料产量 1957 19505 164.0 419.6 1189.3 1958 20000 196.9 477.0 1563.1 1959 17000 170.9 410.4 1214.7 1960 14350 106.3 194.1 985.5 1961 14750 80.0 181.4 506.5 A.中共“八字方针”的出台立即收到了明显效果
B.推行农业生产合作社严重损害农民生产积极性
C.浮夸风、“共产风”导致农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D.1957年到1961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在持续下降
考点: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农业生产合作社:实现了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的公有和社员个人消费品的按劳分配。性质: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意义:高级社能够较大规模地进行农业基本建设和采用新式农机具,为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实现农业技术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能够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渔和工副业生产,以满足社员、集体和国家的需要。
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一大二公。不顾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况,在公社范围内实行平均分配、无偿调拨、义务劳动,以及把生产队以至社员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无偿地收归公社所有,一度盛行吃白饭,实行工资制和供给制。影响:这些错误做法,完全违反等价交换、按劳分配原则。其结果损害了群众的利益,挫伤了社员的积极性,妨碍和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消极影响。
23.“它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材料中的“它”是指新中国外交政策的
A.独立自主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原则           D.不结盟原则
考点:《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4.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特征不包括
A.都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B.都采取了承包责任制的形式
C.都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
D.都重视调动劳动者革命与生产的积极性
25.下面为“中国1978—200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及占GDP比重变化图”,其能反映出
①中国入世推动对外贸易发展
②进出口总额持续增长
③外贸占GDP比重曾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
④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较高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对外开放。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6.(18分)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代运用法律手段维护经济
秩序稳定的相关史实;(2分)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律中还有哪些值得今天借鉴与提倡的内容。(6分)
史实:秦代法律规定明码标价、投钱入器;(答对其中一点即给1分)并规定使用统一的度量衡和统一的货币。(答对其中一点即给1分)
内容:保护生产者积极性;保护生态资源;惩治官员腐败。(答对一项给2分,共8分)
材料二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摘自(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2)材料二反映的“无罪推定”原则被近现代法学所继承,指出其中所体现的法律观念的名称。(1分)《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说明它对后世的重要影响。(3分)
名称:自然法。(1分)影响: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2分)其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永恒的价值。(1分)


材料三这部《宪法》诞生于文化大革命后期,是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因而,它在指导思想和具体规定上都存在许多缺陷。……因修改宪法的指导思想是“继续开展阶级斗争”,使国家的工作着重点不可能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对国家机构的规定极不完备,并规定不再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职位。这部宪法不仅缩小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的范围,而且取消了“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规定。
——摘自《百度百科·七五宪法》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针对“七五宪法”的严重缺陷,1982年宪法进行了哪些具体修正?(6分)
具体修正:规定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对国家机构的设置、管理体制等规定做出重大调整。(答对任意一项给2分,共6分)

27.
材料一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中国人数甲于五洲;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
——摘自1895年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
(1)材料一中张謇的观点反映了当时怎样的一种思想?(1分)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思想的原因。?(4分)
思想:实业救国。(1分)原因:对西方学习认识的不断深入;(2分)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2分)
材料二国人但知赔款为大漏卮(漏洞),不知进口货价相抵,每年输出,以棉货一项论,已二万一千余万两,铁已八千余万两,暗中剥削,较赔款尤甚。若不能设法,即不亡国,也要穷死。……棉铁两业,可以操经济界之全权。(振兴实业)在棉铁,而棉尤宜先。……通(南通)产之棉,力韧丝长,冠绝亚洲
——摘自张謇《张季子九录》
材料三当时洋纱还不能占领整个中国市场,华商纱厂所得利润不算微薄。计每年每股100两,可以得到余利22两,利润率高达22%。——摘自章元沅《从状元到资本家》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99年张謇创办的近代企业的名称。(1分)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张謇在南通发展棉纺织业的理由。(不得摘抄原文)(4分)
名称:南通大生纱厂。(1分)理由:①为了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需要;②棉纺织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的突出性;③南通出产优质棉花;④棉纺织业利润高。(每点1分,共4分)
材料四1913年,张謇就任农商总长后说:“凡隶属本部指农林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确有关于社会农、工、商业之进退者,酌量财力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之兴趣余悉听之民办。……至于铁矿需本(资本)尤重,非用开放主义,无可措手,但使条约正当,权限分明,既藉以发展地质之蕴藏,又可瞻贫民之生活。……现在世界以大企业立国,而中国以公司法、破产法不备,故逐将昙花一现之基础,……我无法律为之防,其危险将视无可得资为尤甚,故农林工商部第一计划即在立法。”——摘自隗瀛涛著《实业之梦——张謇传》
(3)根据材料四,概括张謇在发展实业方面提出了哪
些有益的观点。(不得摘抄原文)(6分)
观点:严格限制官办企业,鼓励民办企业的发展;在平等的前提下,适当引进外资发展重工业;加强经济立法。(答对一项给2分,共6分)
28.(1分)

——(美)伯恩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
结合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亚非的相关史实,说
明材料一中“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不是不听联盟的话,就是根本不理睬它”的观点?(4分)
史实: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每点2分,共4分)
材料二法国主张建立一支由国联调遣的国际部队,英国担心法国将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美国也不同意,法国的建议没有实现。……国联正式成立时,会员国只有23个,苏俄和战败国最初都被排斥在国联之外,美国没有加入国联。……国联盟约规定的形成决议所需要的“全体一致”原则,实际上使国联失去了制止侵略、制止战争的可能性。
——摘自人教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联合国与国联相比,在制止战争方面明显发挥了
更大的作用。根据材料二,分析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相对应的优势。(6分)
优势:在成员国方面,联合国比国联更具权威性与普通性(或答:世界大国均加入联合国,且联合国的成员国数量更多);(2分)在运行机制方面,联合国采取安理会“五大国一致”原则;(2分)在军事力量方面,联合国组建维和部队,开展一系列维和行动。(2分)
材料三联合国宪章“是一部美国文献”,虽然在某些方面美国对苏联做出了让步,但实际上美国有“隐蔽”,几乎所有拉美二十多个国家政府一致在重要问题上跟着华盛顿投票,华盛顿利用它的多数席位可使控制票数不足的莫斯科屡次反对却归于无效。
——摘自王斯德《世界当代史》
材料四1965年,根据第三世界国家的建议,联合国大会将安理会的非常任理事国从原来的6个增加到10个,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的理事国从1973年起增加到54个。这些增加的名额,大多数给了亚、非、拉国家,这就使得联合国中第三世界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力量逐渐占据上风。   ——摘自王春良《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史》
(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战后初期至20世纪60、70
年代,联合国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结合材
料与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2分)并列
举20世纪70年代能够体现这种变化的两个典型事例。
(2分)
变化:从被美国操纵转变为第三世界反对霸权、维护正义的舞台。(2分)
原因:第三世界的崛起;(1分)联合国机构做出有利于第三世界的改革。(1分)典型事例:1971年联大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分)1974年联大通过“拒绝南非代表参加大会工作”的裁决。(1分)

热门图片

关于我们 | 招生合作 | 负责声明 | 常见问题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2014 www.bminlife.com 百闽人生网 版权所有©百闽人生网 闽ICP备14001301号
本文标题:含答案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分站加盟及广告服务QQ:1476191318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均由本站注册会员免费发布,如涉及版权问题或虚假信息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一直在追求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