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苏州市清明节有哪些习俗

您好,欢迎来到百闽人生网登录 注册

百闽首页 | 考试日历 | 百闽娱乐 | 书信频道 | 节日庆典 | 语录句子 | 免费发布培训课程

百闽人生网

首页  培训课程  培训学校  成人高考  自学考试  培训新闻  教学教案  公务员考试  建筑考试  会计证  考研频道  中考  高考

百闽人生网 > 节日庆典 > 清明节 > 2016年苏州市清明节有哪些习俗

2016年苏州市清明节有哪些习俗

在我国,有一个既是岁时节日又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传统节日,这就是清明节。按照农历计算,清明节大体在农历三月,没有确切的日子,自上一年的冬至后的第106天就是清明,按阳历计算,具体日子总是在4月4日或4月5日。这时候,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寒冬已经过去,草木茂盛,已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万物生长到此时都"清净明洁",所以称"清明"。


就节气而言,它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但就节日而言,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由于与农历三月三日的上巳节及寒食节在时间上或前或后非常接近(甚至重合),它的民俗活动和节日意义,就显得格外丰富与重要,而苏州清明节就更具有它独特的内涵和活动形式。


一、祭祀和追念祖先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最重要的祭祀节日,祭祖和扫墓,悼念已逝的亲人,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除了在家里拜祭祖先外,扫墓,更是清明一大内容。这个始自秦代的活动,到唐朝已开始盛行,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反映的就是清明节扫墓景象。苏州人旧时把扫墓称作“上坟”,顾禄《清嘉录》卷三“上坟”条云:“士庶并出祭祖先坟墓,谓之上坟……道远则泛舟具馔以往,近则提壶担盒而出。挑新土,烧楮钱,祭山神,奠坟邻,皆向来之旧俗也。”许锷《清明扫墓》诗云:“荒墩古木夕阳微,游客惊心泪染衣。满目凄风寒食路,野裳花杂纸钱飞。”


除了祭祖和扫墓,对“孤魂无祀”的怎么办呢?苏州有由官府出面,到虎丘山塘集中祭祀的传统,叫做“山塘清明节会”,市民也都兴致勃勃经山塘(以乘船为多)到虎丘参与,叫做“看会”。《清嘉录》 卷三“山塘看会”条云:“清明日,官府至虎丘郡厉坛,致祭无祀。游人骈集山塘,号为看会。会中之人,皆各署吏胥,平日奉侍香火者。至日,各舁神像至坛。旧例:除郡县城隍及十乡土谷诸神之外,如巡抚都土地诸神,有祭事之责者,皆得入坛,谓之督祭。……每会至坛,箫鼓悠扬,旌旗璀璨,卤簿台阁,斗丽争妍,民之病愈而许愿服役者,亦多与执事,或男女缧絏装重囚,随神至坛,撇枷去杻,以为神赦。选小儿女之端好者,结束鲜华,赤脚站立人肩,或置马背,号为巡风会。过门之家,香蜡以迎。薄暮反(返)神于庙,俗呼转坛会。”


由于虎丘看会,祭孤魂又变成了抬神出会,严肃的祭奠,就慢慢成了市民群众的另一种“赛神”活动,正如《吴门画舫录》所说“吴中清明赛神,祀孤魂于虎丘厉坛,舟子籍诸丽品,以昂其船价。画舫鳞次山塘,尽一日之欢。西舫东船,伊其相谑,真无遮大会云。”


现在,虽然清明节“山塘看会”式微了,但“上坟”仍是市民重要的清明过节内容。


二、感受自然,赞美春天


由于清明时节所处的时令,无论在气温,还是光照,都十分宜人,真是风和日丽,莺飞草长,桃红柳绿,生态上一片明洁清净。因此,在“清明扫墓”同时,还会有野外踏青,就像上面提到的诗人杜牧,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之后,笔法一转,就写到了另一面:“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不是哭哭啼啼的回家,而是“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帝京景物略》)更有的面对春景,欢欣鼓舞,赞美春天。这当然与三月初三的“上巳节”有关。(上巳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先秦时已成为大规模的民俗活动,主要内容是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等。魏晋以后,该节日定为三月初三,故又称重三或三月三,杜甫《丽人行》诗中“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云云,就是对唐代长安曲江风景区内节日盛景的描绘。而曲水流觞和临水饮宴,后来更成为主要是文人雅士的娱乐活动。)正因为融合了上巳节的祓禊、宴饮等内容,清明节感受自然,享受春天,赞美春天的特点越加显得突出。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中的“春日田园杂兴”中第三首也说:“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桃杏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苏州是江南水乡,最有特色的活动要数“画舫游”。袁景澜《吴郡岁华纪丽》卷三中就生动地介绍了富贵人家“画舫游”内容,先叙述这次活动是“始于清明”,接着介绍画船的内部装置、活动的规模及具体内容,如“大船载酒肴,穹篷如亭榭,数艘并集,衔尾而进,如驾山而来”,“仓中男女杂坐,箫管并奏,宾朋喧笑”,又介绍船菜准备、烹饪,之后,“传餐有声,炊烟渐上,飘摇柳外,掩映花开,水辔回环,时而往复”,最后是“迨至日暮月升,酒阑筵罢,香舆候久,舍舟登岸,一时金阊门外,胥江埠头,火炬人声,衣香灯影,匆匆趋路,各归城邑。惟有带渚烟痕,满川月色,承平风景,真赢得一段好思量也。”


而“清明插柳”等,更是家喻户晓、许多人都爱参与的活动。


清明时节,杨柳青青,最是亮色,同其他地区一样,苏州也有“插柳”、“戴柳”的风俗。所谓插柳,苏州称插杨柳,就是把折下的一二枝柳枝,插于门边,或系于门框,“垂柳鬖鬖然,烟光翠柳,明媚醒人眼,大家小户,前街后巷,门间一望而知曰:今日是清明也。”(《吴郡岁华纪丽》)这既是一种表示春天可种柳绿化的暗喻,又有希望家庭、社会和合、诸事如意的含意,所谓“柳户清明”就是这个意思。当时甚至还有“满街叫卖杨柳,人家买之插于门上”的记录。


而野外去踏青的儿童妇女,更多的会戴柳圈,做柳灯笼,戴杨柳球。


戴柳圈简称“戴柳”,就是把折下柳枝条,圈成一个圆圈,大小正好以套在头上为宜,这主要是少年儿童戴的,据说可免虿毒、避厉疫。


除了插柳、戴柳外,苏州一带还有“戴杨柳球”的习俗。


所谓杨柳球,是把非常细软的柳枝折下后,从断裂处,把柳枝皮四下剥开,手捏树皮,顺枝条往另一端捋去,长满嫩叶的柳树皮捋至枝条的另一端,卷作一团,就像一只翠球。脱了树皮的枝条,细细的,十分光滑,像细竹竿一样,而另一端则吊着一只“绿球”,手持“细竹竿”,另一端就像吊着的翠灯笼,所以民间又称为“做灯笼”或“点灯笼”,枝条细软又有弹性,绿球上下抖动,十分有趣,是清明节孩子喜欢做的“节目”。


这个用柳枝条做成的“灯笼”,由长满嫩叶的树皮卷成的绿球,就是所谓杨柳球,把杨柳球摘下,插在鬓边,就叫“戴杨柳球”,简称戴柳球。旧时苏州的少女、少妇,就喜欢戴杨柳球,有的时候,干脆不用杨柳球,只用一段柳枝,斜插鬓边。正如《吴郡岁华纪丽》所说的:“吴中妇女争结杨柳球簪髻,云"红颜不老,绿云袅袅,风华在鬓边也。"俗谚云:"清明不带柳,红颜成皓首。"则其为俗尚可知矣。”


鬓边插柳,青发红颜,明眸皓齿,楚楚动人。在诗人眼中,更是一道别致和美丽的风景。杨蕴华《山塘棹歌》云:“清明一霎又今朝,听得沿街卖柳条。相约比邻诸姊妹,一枝斜插绿云翘。”吴曼云《江乡节物》词也说:“新火才从竹屋分,绿烟吹作雨纷纷。杨枝最是无情物,也逐春风上鬓云。”


清明节插柳、戴柳和做柳灯笼的风俗,在苏州,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保存着。近年,只有在苏州远郊,偶尔还能见到。


放风筝,也是男女老少喜欢的群众活动。风筝,苏州人称鹞子,苏州每年元宵节后,开始放鹞子,由于农忙、气候等原因,过了清明,就逐渐停止,这就叫“清明断鹞”。而清明节那天,是“断鹞”的正日,旧时常常有群众性的“断鹞”仪式。


清明断鹞的农业意义在于:清明之前,刚开春,麦苗在长根、长叶的苗期阶段,麦田不怕踩踏,可放任儿童玩耍。清明前后,麦苗开始长茎、分蘖,禁不起重压,不能再踩踏。所以清明后不再放风筝了。清明断鹞,还因为吴语“鹞”近“妖”,“断鹞”就是“去妖”,有的干脆在风筝上写“妖去病除保安康”字样,将鹞子放走,就是祈祷或象征祛除小孩或家人疾病晦气。《红楼梦》中也有这样的描写:林黛玉不忍把制作精巧的风筝放掉,李纨劝道:“放风筝图的就是这一乐,所以叫放晦气,你该多放些,把病根儿带去就好了。”


旧时清明断鹞的具体情景是这样的:这天,晨曦初露,放春假的学童们,已喜气洋洋准备好各式鹞子,系上线索,纷纷走上家门,召唤着伙伴:“放鹞子啰!”一边举起鹞子向郊外旷野奔去。瞬间,旷野上许多鹞子被春风托起,越过柴垛,掠过树梢,扶摇直上,每个人都是一线在手,上下晃动,鹞子也忽高忽低,俯首听命了。渐渐地,它稳稳当当地浮扬高空,犹如飞鸟在翱翔。


当朝阳爬上树梢,湛蓝的天幕上,已有好多鹞子在遨游。此时,大人们也会赶来凑热闹,有的干脆接过孩子手中的线索,把鹞子放得更高一点,更远一点。许多外出踏青扫墓的,也多半会围观上来,指指点点。


下午,放鹞子的就更多,热热闹闹。不知什么时候,一声吆喝,“断鹞”开始了。几乎在同一时间,人们都掐断了手中的线索,顿时,断线的鹞子,争先恐后远飞天边而去,有的悠悠荡荡自由自在;有的慌慌张张,急急打转;有的不服气似地,向上冲一阵,又慢慢落下; 有的则带着凄厉的鸣叫渐去渐远。断鹞纷呈,乱作一团。人们引颈仰视,嘻笑的,议论的,顿脚的,拍掌的,惊呼的,尖叫的,响作一团……断掉鹞子是没人会拾的,几天后,偶而还能在田野见到一些鹞子的残骸,但多半支离破碎,只能充为柴禾作燃料了。


清明以后,苏州一带常常春雨连绵,农活也多了,附近即使没有“断鹞”活动,放鹞子的也日见稀少。


清明放鹞活动中的“断鹞”,既是象征祛除疾病晦气,而更多的是有放飞理想,向往未来的积极意义。


三、感受活力,张扬生命

清明节去城内南园、北园田头,甚至去郊外踏青,是游乐,更是张扬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


旧时苏州城内南园、北园,多农田,以种油菜的为多,清明时节,正好是菜花开放时,“南北园看菜花”成了市民清明节踏青的一大内容。连许多诗人都为之陶醉,留下了不少优美的诗篇。尤侗《南园菜花》词:“菜色惊看布地黄,春风习习更吹香。东边吃酒西边唱,三月田家作戏场。”“桃花未放菜花黄,桃花落尽菜花香。千红万紫风流尽,不及田园趣味长。”沈朝初《忆江南》词:“苏州好,城北菜花黄,齐女门边脂粉腻,桃花坞口酒卮香,比户弄笙簧。”蔡云《吴歈》:“北园看了菜花回,又早春残设饯杯。此日无钱能醉酒,半瓶艳色倒玫瑰。”


出外踏青,往往是一家人男女老少或朋友联袂而行,沿途有点心店,不免畅饮,有时甚至自带炊饮小吃。沈复《浮生六记》卷二“闲情记趣”,生动地描述了看菜花野餐情景:


苏城有南园、北园二处,菜花黄时,苦无酒家小饮,携榼而往,对花冷饮,殊无意味。或议就近觅饮者,或议看花归饮者,终不如对花热饮为快。众议未定,芸(芸娘)笑曰:“明日但各出杖头钱,我自担炉火来。”众笑曰:“诺。”众去,余问曰:“卿果自往乎?”芸曰:“非也。妾见市中卖馄饨者,其担锅灶无不备,盍雇之而往?妾先烹调端整,到彼处再一下锅,茶酒两便。”余曰:“酒菜固便矣,茶乏烹具。”芸曰:“携一砂罐去,以铁叉串罐柄,去其锅,悬于行灶中,加柴火煎茶,不亦便乎?”余鼓掌称善。……明日,看花者至,余告以故,众咸叹服。饭后同往,并带席垫。至南园,择柳阴下团坐。先烹茗,饮毕,然后暖酒烹肴。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既而酒肴俱热,坐地大嚼。担者颇不俗,拉与同饮。游人见之,莫不羡为奇想。杯盘狼藉,各已陶然,或坐或卧,或歌或啸。……《吴郡岁华纪丽》卷三“南北园看菜花”条还特意提及桃花坞“后板厂”(今市四中学及其西一带)一带看菜花盛景:“北园在阊门内后板厂,旧名苏家园……春时菜花极盛,暖风烂熳,一望黄金。到处酒炉茶幔,款留游客。寻芳选胜之子,招邀步屧,于于来前,莫不流连忘返。”看菜花居然带动饮食产业了。


苏州园林甲天下,但旧时园林均为私家园林,是不对外开放的。而到了清明节,却是对外开放,“与人同乐”了,当然,有的是要收一点费用,叫做“看花钱”。《吴郡岁华纪丽》卷三有“清明开园”条:“春暖昼长,百花竞放,园丁索看花钱,纵人游览,士女杂遝,罗绮如云。……俗于清明日开园放游人,至立夏节为止。”清代著名诗人袁景澜借此机会游遍苏州园林。散文《春日游吴郡诸家园林记》及《春日游吴郡诸家园林》诗,提及的园林就有:顾辟疆园、长洲苑、灵岩山馆、沧浪亭、五松园(狮子林)、拙政园、网师园、寒碧庄(留园)、白公祠(山塘)、怀杜阁、仰苏楼(虎丘)、短簿祠、依园、涉园、凤池园、端园、潜园、桂馨阁等,为我们留下了不少宝贵的私家园林资料。


四、赞美劳动,放飞青春


清明节在苏州,无论城乡,“过节”的过程,是赞美春天,实际上也是赞美劳动,两者不可分。


清明节祭祀先人,祭物中一定要有青团子,旧时是用一种叫做“艾叶”的野草(现多用青菜叶或浆麦草替代),经过加工和米粉做成的,青团子不仅是祭物,也成了时令小吃,这固然与“寒食”断火,当天不用火炊有关,实际上,还与农事有关。艾叶是要到田野里采摘,既感受春天的到来,也暗示农田劳作开始。


此外,祭祀和食品还必须有“焐熟藕”,这更是水乡特色。徐达源《吴门竹枝词》:“相传百五禁厨烟,红藕青团各薦先。熟食安能通气臭,家家烧笋又烹鲜。”


上面提到的“清明断鹞”,实际上还有下半句,叫作“乌龟放鹞”,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它是说,过了清明节,不能放鹞子了,哪怕是小孩,也要帮着大人参与农忙了,如果还放鹞,那就是乌龟,即“不是人”,实际上也是对孩子们的一种激励,清明玩过了,已到春忙,也要帮着大人劳动。


旧时城中人家的女子不轻易出门,清明踏青活动提供了“士女”野外活动的机会,踏青除南北园外,虎丘、山塘最多,邵长蘅《冶游》诗云:“二月春始半,踏青邀女伴。小桃虎丘红,新柳山塘短”,讲的就是虎丘山塘踏青,远一点的也去天平山、观音山、上方山石湖等。张大纯《百城烟水》云:“二月始和,虎丘、天平、观音、上方诸山,游人最盛,竹舆轻窄,上下如飞。”在这“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的日子,也是她们人生中“放飞青春”的日子,“青衫白袷,错杂其中,夕阳在山,犹闻笑语。盖春事半在绿阴芳草之间,故招邀伴侣,及时行乐。”(《清嘉录》卷三)因此,这也是她们邂逅情人的机会。评弹《白蛇传》中,许仙与白娘子,正是因为清明踏青,初次会面,一见钟情,并就此演绎了一出动人肺腑、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首页 1 2 下页 

关于我们 | 招生合作 | 负责声明 | 常见问题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2014 www.bminlife.com 百闽人生网 版权所有©百闽人生网 闽ICP备14001301号
本文标题:2016年苏州市清明节有哪些习俗
分站加盟及广告服务QQ:1476191318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均由本站注册会员免费发布,如涉及版权问题或虚假信息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一直在追求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