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您好,欢迎来到百闽人生网登录 注册

百闽首页 | 课程分类 | 百闽中考 | 百闽成考 | 百闽新闻 | 百闽娱乐 | 帮助中心 | 免费发布培训课程

高考

高考400广告图成考推广

百闽成考因为专一所以专业

百闽人生网 > 百闽高考 > 各地高考试题 > 历史试题 > 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
1.宋太祖“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采取这一措施主要是针对唐末五代以来的哪一社会问题(   )
  A.藩镇割据      B.宦官专政       C.朋党之争       D.农民起义
2.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在不断变革,下表是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的梳理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秦朝 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别 两汉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一郡一县”三级制 隋朝 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唐末 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以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
  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3.“英国国王的王位不得传给天主教徒,英国国王必须加入英国国教会,直接依附于国王者不可但任下院议员,国王所做的一切决定都须由同意该项决定的大臣签署后才能生效,法官的任免应由议会决定,被 议会定了罪的人国王不得任意赦免等。”材料反映出(   )
  A.英国议会内部实施了某种程度的权力分割和制衡
B.英国议会表示承认和尊重国王个人的自由权利
C.英国议会已经成为真正能够反映民意的政府机构
D.英国国王的权威受制于议会,议会立法约束王权
4.“比较”是是历史学习、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文件 产生的背景 主要内容 历史地位或评价 《共同纲领》 ① 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形国家的架构 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1954年宪法 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 ②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82年宪法 改革开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规定我国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 ③ A.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①新中国成立后 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C.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D.①三大战役胜利  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5.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提出:“在广泛的民主基础之上,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成立包括更广大范围的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人物在内的同样是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正式的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成立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这一主张的实现是通过(   )
  A.《双十协定》  B.《和平建国纲领》  C.《国内和平协定》 D.《共同纲领》
6.某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中共八大召开
7.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尼克松说的“他们”指的是(   )
  A.中国和苏联      B.苏联与东欧    C.欧共体与日本   D.不结盟运动
8.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英为两极的世界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   )
  ①欧洲走向联合   ②日本崛起    ③中国力量增强   ④不结盟运动兴趣
⑤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9.关于下面三幅漫画的寓意,不正确的说法是(   )

  A.图1(牵手):德国被分区占领,雅尔塔体制形成
B.图2(分离):柏林增加大了隔膜,美苏对峙加剧
C.图3(拥抱):民间暗中交往,德国统一,“冷战”结束
D.三幅漫画反映了德国历史和国际关系演变
10.《诗经•周颂•载芟》:“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耕,徂隰徂畛。”其中“千耦其耘”的含义是:千对农人在耕地。下列情况最有可能出现在耕作现场的是(   )
  A.普遍使用青铜农具                 B.使用两头牛牵引,三个人驾驶的犁
C.使用耕耙耱技术碎土               D.使用比较粗笨简单的木制、石制工具
11.史籍记载,两汉初期,大工商业者“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可见该时期(    )
  A.制盐冶铁行业出现较大规模的民营作B.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没有产生实际作用
C.民营手工业规模和技术超过官营手工D.民营作坊采用水力鼓风和高炉炼铁技术
12.观察下图,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
  A.秦汉时期中国丝织技术领先于世界    B.唐宋时期私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
C.古代丝织业中心由关中辐射全国       D.元明清时期丝织业重心在东部地区
13.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   )
  ①小农经济下农民生活与市场完全脱节  ②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③小农经济下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基本生产方式  ④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④
14.网上调查显示,2012年最热门的旅游线路是重走中西文明交融的“活化石”——丝绸之路。观光途中不可能见到的古代文明现象是(   )
  A.新疆坎儿井遗址            B.出土的汉代的丝绸
C.出土的唐代白瓷            D.宋代青花瓷
15.下列各项反映出宋朝商业出现突破性发展的是(    )

A.银铤:宋代国家和地方税收特种货币  B.淳化年间五台山佛像金币
C.宋徽宗时期崇宁通宝      D.“行在榷货务金银见钱关子库印”钞版
16.乔万尼•阿瑞吉说:“……以中国南方广东的行商和北方山西的晋商为例,就会发现这两部分商人几乎主宰了当时的世界贸易和商业活动,不但晋商在蒙古、俄罗斯、欧洲和日本有很大的国际投资,而且广东行商还曾经投资于美国的铁路建设。”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我国商品经济有了新的发展      B.我国商界已具备了资本输出能力
C.晋商操纵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D.我国商界参与国际性的商业贸易活动活跃 
17.历史上曾出现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四大商业名镇;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著名商业中心;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以致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对该现象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地处富饶、便利的江河下游平原    B.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促进市镇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促进江南城市发展    D.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的繁荣
18.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19.“虽然远航的目的是寻找黄金,但……通过实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
  A.推动了地理大发现和科学进步      B.满足了宗教人士扩张天主教的愿望
C.反映了西欧工商业发展的要求      D.使西欧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
20.1570~1780年,欧洲国家商船的运载能力发生巨大变化,阅读下表(单位:吨)判断甲、乙两国分别是(    )
年份国家 1570 1670 1780 甲 232000 568000 450000 乙 51000 260000 1000000 A.英国、西班牙   B.荷兰、葡萄牙    C.英国、荷兰    D.荷兰、英国
21.在人类在历史的长河中,出现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末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以来不断崛起的美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1978年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它们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惊人的一致。它们崛起的一致因素是(   )
  A.和平崛起     B.武力掠夺     C.制度创新    D.民主强国
22.“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做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做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上述核心观点是(   )
  A.英国废除了奴隶贸易         B.非洲的工业革命已经开始进行
C.奴隶贸易不符合资本主义发展要求     
D.非洲成了廉价的原料产地和新的商品倾销市场
23.当代某学者认为:“如果说西方的兴起或崛起靠的是从美洲掠夺过来的白银,……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的发展,也没有领会到古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那些发展给了西欧以超前的制度资本和实力。”这一观点认为西方的崛起。
  A.主要靠对外掠夺 B.更靠其内在的发展 C.与对外掠夺无关 D.更靠古罗马的法制
24.有历史学家称它“对世界历史来说具有头等重要性,因为它不但为20世纪的不发达世界提供了主要目标,而且为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提供了经济基础和军事基础。”这里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开辟新航路   B.启蒙运动   C.资产阶级革命    D.工业革命
25.光绪十二年(1886)江西巡抚德馨奏折上说:“兼之洋糖盛行,土糖碍销,各糖行多有亏折歇业,糖油二宗,大为减色。”这主要表明(    )
  A.洋糖垄断中国糖市场          B.工业洋糖具有优势
C.洋糖深受中国人喜爱          D.中国糖油质量较差
26.下图是一幅漫画作品《如此“修墙”》: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下列表述内容与该漫画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   )
   A.“外需和戎”
B.“遗其体而求其用”
C.“天不变,道亦不变”
D.“变者天下之公理”
27.1872年,近代实业家陈启沅在广东简村乡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位于从前,遂获厚利。先是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沅提议创用汽机,咸(都)非笑之。及工厂已成,果著成效,机房中人又联群挟制,鼓动风潮,谓此风一开则工人失业,生计立穷,无知之民相率附和,几欲将丝厂毁折……。此材料可以印证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
  A.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        B.手工业生产方式日趋流行
C.近代工业企业体系的完备        D.遭到旧习俗、旧观念的抵制
28.下图所示企业,创立之时最有利的国内环境是(   )
  A.上海成为中国与世界接轨的窗口    
B.清政府放宽对民营企业的限制
C.“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D.资产阶级民族革命运动蓬勃开展
29.1879年,旅日华侨卫省轩开办了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主义火柴厂——巧明火柴厂。下图为该厂生产的一枚火花。据此可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广东佛山*国强火柴*巧明厂造)
  ①该民族工业兴起于沿海地区              ②卫省轩有实业强国的愿望
③建该厂时新式交通工具在我国才运用不久  ④图中轮船的动力是内燃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0. 1873~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  A.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强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梭伦主宰政事之后通过禁止供贷以人身为担保使平民获得了自由,既在当时也延续至将来,他还制定了法律,取消了一应私人与公众的债务,这一举措被称为“卸担”,意即卸去人们身上沉重的负担。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三  除将军可无限期连选连任,五百人议事会议员可连任二年外,所有公职任期都在一年以内,不得连任。有的公职甚至一人一生中只能担任一次。通过这些措施,每个公民都能够参加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都有平等的机会担任公职。政治生活成了公民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1)材料一中图一、二体现了哪两种政治制度?分别反映了什么文明形态?(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二,梭伦为什么要“卸担”?又是如何“卸担”的?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局限。分析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影响。(5分)
32.有学者认为所谓的现代文明的过程,就是一个以科技为基础的“工商文明”战胜或者说取代以传统农牧业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农耕文明”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存于理,灭人欲”。                             ——《朱子语类》卷十三
“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便属在所县。”
                                              ——桑弘羊《盐铁论》
元世祖于1292年下令“禁两浙、广东,福建商贾航海者”;明朝嘉靖(1522~1566)则规定:“查海船双桅者,即捕之,所载即非番物,俱发戍边卫。”
材料二  18世纪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    ——摘编自《大国崛起》
(1)依据材料一  分析阻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        (6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英国“引领着世界的发展”的工商业文明的内涵。(3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印刷、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不过铜钱火器之类,仍照向例设禁,其善造枪炮在官人役,当随时设法羁縻耳。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1865年)
材料二  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推原其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倍蓰。售价既廉,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利权。……臣拟遴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
                              ——李鸿章《试办织布局折》(1862年)
材料三  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资于铁。……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张之洞《筹设炼铁厂折》(1889年)
(1)根据材料一,归纳李鸿章在采用大机器生产问题上的态度和主张。(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面临着什么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李鸿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5分)
(3)根据材料二、三,谈谈洋务派如何看待“求强”与“求富”的关系?(注意:回答本题时,不得照抄原文。(5分)

关于我们 | 招生合作 | 负责声明 | 常见问题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2014 www.bminlife.com 百闽人生网 版权所有©百闽人生网 闽ICP备14001301号
本文标题: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分站加盟及广告服务QQ:1476191318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均由本站注册会员免费发布,如涉及版权问题或虚假信息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一直在追求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