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二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历史带答案

您好,欢迎来到百闽人生网登录 注册

百闽首页 | 课程分类 | 百闽中考 | 百闽成考 | 百闽新闻 | 百闽娱乐 | 帮助中心 | 免费发布培训课程

高考

高考400广告图成考推广

百闽成考因为专一所以专业

百闽人生网 > 百闽高考 > 各地高考试题 > 历史试题 > 辽宁省沈阳二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历史带答案

辽宁省沈阳二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历史带答案
沈阳二中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12月份小班化学习成果
阶段验收 高三(15届)历史试题

说明:1.测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第Ⅰ卷  客观题 (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史学家王国维在《古史新证》指出,“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王国维强调历史研究应
A.善于对新材料与古史记载的审定  B.注意新材料与古史记载结合印证
C.注重对新材料与古史记载真伪的考证    D.重视新材料与古史记载的来源的收集
2.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曾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某一政治制度,对其评述理解最准确的是
A.西周政治统治具有浓厚的血缘色彩    B. 这一制度有利于减少了天子的决策失误
C.宗法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D. 血缘政治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3.胡如雷先生在《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中从多方面论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的影响,认为此政体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影响占支配地位。以下关于中央集权的作用分析,不能支撑此论点的是
A.修建大规模水利工程发展农业          B.在民族战争中组织力量自卫
C.对商品生产流通有效干预              D.统一货币度量衡发展经济
4.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其主要原因在于
A.铁业官营政策的推行                   B.商品经济的相对繁荣
C.冶炼技术有了很大改进                 D.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5.下图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庭关系示意图》。形成和维护图中社会家庭关系特征的因素有

①宗法观念 ②自然经济 ③皇权专制 ④理学思想 ⑤社会习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6.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
A.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B.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关系
C.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D.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7.宋代有学者说,“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子法坏,则人不自知来处,以至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不相识一”。他们的主张是基于
A.宗法制能够维系社会安定                B.宋朝时期人们的宗法观念淡薄
C.宋朝人具有迁徙的特点                  D.宗法观念有利于理学的传播
8.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                                                       
A. 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C. 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D.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监察
9.宋代是我国古代发行货币最多的朝代之一,但宋代也是历史上一个经常闹“钱荒”(一种铜币短缺现象)的朝代。据《宋史》记载,“比年公私上下并苦乏钱,百货不通,人情窘迫,谓之钱荒”。宋代的“钱荒”现象
① 反映了商品经济繁荣              ② 说明国家财政困难
③ 表明传统货币政策急需改革        ④ 说明国家经济管理制度混乱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
A.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
C.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D.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
11.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形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开始向徽州农村渗透       B.徽州富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C.徽州出现了许多特色作物种植区     D.北方农民因战乱大量南迁推高地价
12.余秋雨说:“在我看起来,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创造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我认为,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其主要观点是古代中国                 
A.四大发明不具有原创性              B.应该共有六项重要发明    
C.明重要性与是否实用关联度高        D.重要发明都应该服务于小农经济
13.终晚清之世,国史馆于大臣出任军机处、内阁、部院、疆吏者皆立年表,而于任事总理衙门之人,则独无年表。国史馆的这种偏好从本质上说明
A.晚清近代化进程步履维艰           B.旧有的官僚体系仍为主流
C.总理衙门的官员低人一等           D.传统的史家观念几无更新
14.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    B.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
C.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    D.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
15.恩格斯在论及某场战争时说:“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
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恩格斯所说的“这次战争”的历史影响在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C.极大地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合法性       D.为中国思考制度变革提供了历史契机
16.下列对话材料中,尚缺一个标题,最贴切的是
背景 对话 1912年,清帝退位 文三:“大清朝灭了,现在是民国,你还敢留辫子,小心被当成满清余孽!”
赵四:“那我得赶快剪掉辫子。” 1917年清帝复辟 赵四:“大清皇帝回来了,你还不赶紧买条假辫子戴上,小心被当成革命党!”
文三:“哪里有卖,我得赶快去买一条。” A.民风纯朴      B.民智未开       C.民心不稳       D.民族觉醒
17.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刊载:“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行不通的。假设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材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
A.受斯大林模式影响颇大             B.在革命道路上党内存在分歧
C.坚持“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D.右倾错误在党内占据统治地位
18.《字林西报》报道:1927年5月14日,上海最著名的买办世家席宝顺的儿子以反革命罪被捕,五天后,以认捐20万元的国家事业费被释放;5月16日,上海最大的酒业商人赵继镛被以同样罪名逮捕,交20万元后释放;棉纺织厂主许宝箴的儿子以共产党罪名被捕,交67万元后释放……。材料说明
A.蒋介石政府勒索敲诈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C.近代民营企业发展缺乏安全的国内环境   
D.国民政府在上海对企业征收重税以镇压革命
19.从清末到民国初年不断出现如“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主张,这些主张
A.多是空谈救国或者盲目爱国           B.对革命持不赞成态度或认识模糊
C.在当时其愿望可以变成现实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20.“在只有邸报的年代,怀疑官方记载的人们只能如鲁迅先生所说,到野史杂说中探求真相。而晚清近代化报刊的出现改变了这一传统格局。”材料认为近代报刊
A.迎合民众多方了解信息的需求          B.取代政府成为社会的评判法官
C.剥去了朝廷官方活动的神秘感          D.人们更愿意去报刊中寻找真相
21.我国学者罗荣渠教授认为:“从表面上看,帝国主义侵略论似乎是反西方中心论的,但如果只承认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忽视了中国的历史特点和国情特点,把内部问题简单地归之于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的屈服投降,而排除这一复杂历史过程中的多样性选择,实质上仍是一种隐蔽的西方中心论。”下列对该学者观点的解读,不恰当的是
A.帝国主义侵略是引起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主导因素之一
B.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C.“帝国主义侵略论”掩盖了中西方文明之间复杂的矛盾运动
D.反帝反封建斗争对推动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起着决定性作用
22.这是一次被称为“强国序曲”的会议,法国《世界报》评论:“这次代表大会似乎将成为世界共产主义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日子。”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这个党正在缓慢地,但却是相当有把握地领导着,把农业的中国推向工业化。”这次会议是指 
A.中共七大       B.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3.“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 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 ”材料中“它”最有可能是
A.“一边倒”的方针                    B.不结盟政策   
C.求同存异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4.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A.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B.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改革   
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D.大伙儿对他的背叛
25.古希腊历史学家波里比阿来把雅典国家比喻成一条没有船长的船,“在这样一条船上,当对风浪的恐惧使水手们保有理智并服从瞭望者的命令时,他们令人钦佩的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但当他们思想不再一致时,其中一些人主张继续航行,另一些人强迫瞭望人停靠码头,还有一些人撒了网,其他人阻止撒网并命令收帆,结果反而在靠近海岸时和港口里造成了船难。”波里比阿来所要表达的政治主张是
A.雅典的内在矛盾会演变为暴力争斗       B.雅典人用数量平等取代了比例平等
C.无原则的自由和平等存在诸多弊端       D.平等和自由是雅典民主的基本特征
26.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山区的人多主张采行极端民主制;平原地区的人多主张极端寡头制;海滨的人多主张“中间性的混合制”。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A.平民与贵族的政治对立不可调和          B.工商业者的政治要求最为激进
C.公民的政治诉求未能充分表达            D.公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政治意愿
27.苏格拉底是保守派的代表,当时不存在明确的生活准则使他深为忧虑。……(他)发起一套辩证科学……用这种方法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或者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因为它会为人生提供永久性的指导。苏格拉底深为忧虑的原因是
A.人是万物尺度的观念导致价值标准混乱
B.希腊的政治腐败阻碍哲学的进步
C.人们不重视辩证法导致道德标准失控
D.希腊人不理解人生追求是真善美
28.《十二铜表法》第9表规定:“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告……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该条款体现了
A.审判程序保障了所有人的权益            B.制定法律的权力掌握在议会手中
C.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D.所有人都得到了成文法的保障
29.“在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或群体)因应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利益和联邦‘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从而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这段话的核心观点是
A.陈述了政治体制和国家性质的变化      B.政治制度建设要随经济发展而调整       
C.谈判妥协是美国宪法得以发展的途径    D. 因时而变是美国宪法发展的重要特征
30.在世界近代史上,有个国家曾被称为“各种政体的试验场”“启蒙思想的试验田”。19世纪晚期该国政体的特点是
A.立法权与行政权合一              
B.内阁对议会没有形成权力制衡
C.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家元首没有实权
D.议会有不独立的立法权,不能组织和监督政府
31.托克维尔曾写道:“他们着手将无限制的政府中央集权制和占绝对优势的立法团结合在一起:官僚行政和选民政府。国民作为整体拥有一切主权权力,每个公民作为个人却被禁锢在最狭隘的依附地位中:对前者,要求具有自由人民的阅历和品德;对后者,则要求具有忠顺奴役的品质。”材料反映了当时的法国
A.民主政治对个人自由的束缚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C.行政权力对立法权的过度干预          D.君主制与共和制的激烈争斗
32.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部分内容:“第二条,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代表帝国……;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上述材料最能表明
A.德国本质上仍然是专制主义特色国家   B.完善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在德意志确立
C.帝国宪法的立法依据是普鲁士宪法     D.帝国宪法巩固了德意志统一的成果
33.克里奥尔语是近代早期的帝国退潮后遗留下来的废弃物,散布于世界各地。克里奥尔(Creole)一词原意是“混合”,泛指世界上那些由葡萄牙语、英语、法语以及非洲语言混合并简化而生成的语言。这种语言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A.商业贸易和人口迁移的结果             B.奴隶们在劳动中的创造
C.西欧早期殖民扩张的产物               D.工业革命的促进
34.“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 “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了二月革命后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人民迫切需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了人民不满
35.钱乘旦认为:“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下列符合这“两个方向”的是 
A.推行自由放任政策和建立欧洲共同体     
B.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建立欧洲煤钢联营
C.实行指令性计划模式和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  
D.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和建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36.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流行音乐的一个分支是“反对税收当局的歌曲”。1966 年奇想乐队The Kinks有首歌是这么唱的: “收税员夺走了我所有的钱,剩下我留在这座豪宅里,懒洋洋地享受着阳光午后,那时生活更多的是阳光午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A. 二战后社会福利政策的发展           B.英国政府干预经济导致财政困难   
C.英国民众内心的迷茫与孤独            D.“新经济”推动了英国高速发展
37.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
C.“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
D.动荡的国际局面需要建立单极霸权
38.19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批判”的“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弊端作了广泛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倡导建立一个符合理性和正义要求的新社会,以宣传和示范方法来实现其主张。这种“批判”的“主义”是
A. 浪漫主义       B.自由主义      C.批判现实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
39.存在主义哲学在20世纪四五十代的法国十分流行,它把孤立的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做最真实的存在。让·保罗·萨特给人们描绘了一幅明暗的世界画面;人生是荒诞的,现实令人恶心,生活中充满恐惧,下列作品中,在美学风格上与萨特的哲学主题相呼应的是
A.《离骚》       B.《百年孤独》       C.《人间喜剧》   D.《悲惨世界》
40.汤因比说:“人们将记住这个时代,这主要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恶,也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惊讶的发明……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
A.辩证看待历史的发展                 B.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
C.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              D.多角度认识和考察史实



第Ⅱ卷  主观题  (40分)
二、材料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本大题共4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规定区域内。)
41.(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原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美国亚洲学会会长何柄棣先生在《明初以降人口及相关问题》一书中论述了玉米和甘薯对明清时期的移民开发和人口增长所产生的影响,他写到:“直到十八世纪初,南岭山脉的大部分丘陵和山岭还覆盖着森林,农业较少开发。东南沿海各省日益增加的人口压力,最终迫使东南的贫苦农民开垦长江流域内地省份的丘陵和山区,这一过程可能一直继续到太平天国时期。结果这两种比较新的作物变成使长江流域高地得到系统开发的主要手段。”
……垦荒的“棚民”在长江流域的省份和福建到处可见,但尤其集中在江西和湖南的山区 。地方志的解释说:“大抵山之阳宜于苞谷(玉米),山之阴宜于番薯……可食至次年三月。棚民垦山,深者五六尺,土疏而种植十倍。然大雨时行,溪流湮淤。十余年后,沃土无存,地力亦竭。”这种连续大量种植玉米、甘薯的农业行为,到十九世纪初期已经使许多地方受到报酬递减规律之害。……汉水流域的垦荒和农业报酬递减加剧,使何柄棣先生得出了一个别有会心的结论:“这一地区及川北部分地区成为嘉庆元年至九年白莲教叛乱的中心,也许并非偶然的巧合。”
                                          ——摘编自《玉米与明清的移民开发》
材料二  历史上,中国没有遇到同期英国那样的较大规模的移民分流的机会。玉米、甘薯的输入使明清时期的中国移民走向了山岭。他们继续向自然伸手,在土里刨食。当十八世纪中国人口急剧增长的时候,朝廷和地方官员都把垦荒和推广种植玉米、甘薯作为缓解人口压力的重要途经。据有关统计资料,十八世纪末,中国养活了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还多。但是中国取得这样的成就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其影响至今犹存。
何先生的著作完成于一九五七年,他的观点没有引起国内学界的注意,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                            ——摘编自《玉米与明清的移民开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洲农作物传入中国后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2)你是否同意材料一中关于白莲教起义原因的阐述?请简要分析(4分)
(3)同一历史时期,英国劳动力的流动方向及其原因是什么。(4分)
(4)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中国取得这样的成就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
因是什么?为什么何先生的观点没有引起国内学界的注意?(6分)


42.(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出现的最早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新式银行机构是由外国人设立的。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在香港和广州同时开设了分行,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外国银行。此后外国银行逐渐增多,并多集中在上海。
1897年5月,清政府在上海成立中国通商银行,这是一家仿效西方银行成立的有限股份制银行,也是中国银行业第一家以“银行”命名的银行。从此,结束了我国银行业只有牌号(如票号“日升昌”、钱庄“福康”等)而没有“银行”字样的历史。
以金融业为例,晚清改革后期,帝国沿海城市的金融业已经建立起了严格的信审、银监机构以及相关流程。
   ——摘编自邵娜、李婧《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民国初年,金融业是发展最快的行业。在金融业中,最为主要的是银行业。

1912—1919年全国银行发展状况表
年度 新设数 停业数 实存数 资本总数(万元) 1912 23 2 37 2714 1913 11 6 42 2890 1914 8 3 47 3842 1915 10 4 53 14522 1916 10 4 59 5198 1917 111 15 165 5557 1918 16 22 103 8808 1918 16 22 103 8808 1919 22     ——摘自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结合所学,从银行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角度对材料一、二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43.(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光绪帝《定国是诏》
请回答:
(1)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指出中日改革的主要相同点。(4分)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指出中日改革有何重要不同之处,并据此谈谈对我国现阶段深化改革的启示。(6分)



沈阳二中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12月份小班化学习
阶段成果验收考试高三(15届)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B D C A D B A D C D B C A C 题号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答案 D B B C B A D C D A C D A C 题号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D B A C B B A C D B C 二、主观题  (40分)
41.(20分)(1)粮食总产量;人口;经济作物与商品化;生态、人口二与社会的不稳定。(每点2分,共6分)
   (2)同意:农民丧失基本生存条件,对清朝强烈不满,遂被白莲教吸引(4分)。不同意:应该还有其他更重要更复杂的原因,如阶级压迫,政治腐败等等。(4分)(如有其他答案,逻辑正确即可给分)
   (3)流向城市工业。(2分)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2分)
   (4)环境破坏(2分)。原因:小农经济,统治者的理念和政策。(2分)原因:受意识形态制约,对经济规律认识的局限。(2分)
42.(10分)
先是外国在华开设银行,然后是中国自办第一家新式银行;银行多开在上海等通商口岸;清末效仿西方建立自己的银行,并进行相关制度完善;民国初期,银行业快速发展,并向现代转型。(4分,任答三点就可给4分) 反映出西方工业文明影响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经济发展对金融业的促进作用(或一方面与中国工业发展趋势相一致,一方面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相关联);反映出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带动了金融业的发展,金融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中国银行业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受到西方列强侵略的影响并逐渐近代化。(6分)
43.(10分)
(1)相同点:都面临遭受西方殖民侵略的相同背景;都以自强为目的;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且都是有选择性学习;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国近代化进程。(4分。言之成理、答出3点即可)
(2)不同点:日本改革的推行者更加强势,日本天皇掌权,而中国光绪帝无实权;日本改革更加全面与彻底,涉及到政治制度各个层面,而清政府改革没有从实质上触动封建制度与文化;日本向西方学习的选择性更明确,军国主义色彩极其浓厚;结果中国失败,但也传播了民主和救亡图存的思想,推动了思想解放,日本由此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成为列强之一,走上对外扩张道路,给东亚及世界和平造成伤害,也给其自身造成困局。(4分。言之成理、答出3点即可)
启示: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坚定不移,不断深化;改革要敢于担当,勇于创新;改革需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改革需要先进的指导思想;要和平地自强崛起,以维护和平造福人类为最高主旨等。(2分。答出2点即可)







关于我们 | 招生合作 | 负责声明 | 常见问题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2014 www.bminlife.com 百闽人生网 版权所有©百闽人生网 闽ICP备14001301号
本文标题:辽宁省沈阳二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历史带答案
分站加盟及广告服务QQ:1476191318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均由本站注册会员免费发布,如涉及版权问题或虚假信息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一直在追求真实!